電梯物聯網話你知
發布時間:
2024-02-06
目前多數電梯生產廠商普遍經營結構單一,收入也開始放緩。與多家行業內較大規模的電梯廠商交流,了解到他們一直想轉變經營方式,由單一制造加快向“制造+服務”并舉轉型,從原來的生產制造型企業轉變為服務制造型企業。維保市場占整個電梯市場的30%,發達國家能夠達到50%左右,因此空間非常大。以上海三菱電梯為例,2015年上海三菱電梯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4億元,其中電梯維保維修等業務的收入為41億元,占比23.5%,維保業務帶來的營業利潤占總利潤的40%以上。因此,電梯廠商對于開拓利潤巨大的維保市場有很大的積極性。
目前多數電梯生產廠商普遍經營結構單一,收入也開始放緩。與多家行業內較大規模的電梯廠商交流,了解到他們一直想轉變經營方式,由單一制造加快向“制造+服務”并舉轉型,從原來的生產制造型企業轉變為服務制造型企業。維保市場占整個電梯市場的30%,發達國家能夠達到50%左右,因此空間非常大。以上海三菱電梯為例,2015年上海三菱電梯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4億元,其中電梯維保維修等業務的收入為41億元,占比23.5%,維保業務帶來的營業利潤占總利潤的40%以上。因此,電梯廠商對于開拓利潤巨大的維保市場有很大的積極性。
但是,維保市場很容易進入嗎?這個市場存有很多問題,我們來看:一部電梯賣給物業公司或商場,從第二年開始就以招標的方式由第三方維保公司運維,第三方維保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人力,他們為了降低成本、保證收益而壓榨人力,本來1個人每月滿載的維保量是15部電梯,現實中會被增加到30部,人員工作負荷嚴重超載。這會導致電梯維保不及時、維保不深入、容易走過場等問題,這也是導致電梯事故頻發的最主要原因。電梯生產廠商想進入維保市場同樣會面臨這樣的問題。
怎樣能夠找到一種方法——既能降低維保的人工成本,又能夠提高維保質量和維保效率,為電梯生產廠商進入維保市場賦予極大的競爭力,同時也因為維保質量的提升帶來維保份額的增加——有的,答案就是:電梯物聯網!
電梯物聯網會為電梯生產廠商提供以下幫助:
1、降低電梯運維成本約50%
如傳統電梯巡檢約需要兩人配合,約3.5~4小時每梯次,通過電梯物聯網可實現提前的電梯健康度評估,為現場巡檢提供引導,如對有隱患部位重點巡檢等,巡檢時間可下降到2~3小時每梯次。
2、提高易損件使用周期30%以上
對于電梯維保全包的方式來說,易損件如電梯門導靴,傳統運維模式使用周期約為6個月左右,通過預測性維護(如開關門噪聲監測、磨損檢測等)可以及時發現如異物遮擋、潤滑不足等情況,方便維保人員及時進行針對性維護,使用周期可延長到8~10個月。
3、精準預測電梯故障,及時排除安全隱患
假如電梯門被一些物體阻塞,開關阻力就會增加。比如電梯門被卡這樣的常見故障,門內傳感器可以監測關門阻力大小, 若正常關門電流只要1個安培,而故障發生前電流經常要用到1.5個安培,很有可能就是電梯門滑輪、滑槽內存在異物,通過電梯物聯網及時發現故障,通知維保人員快速排除故障。
4、增值業務收益明顯,如梯載廣告
通過梯聯網的融合接入,可以為電梯廠商增加增值業務,如梯載廣告, 每部電梯每年可獲得約260美元的廣告費。
以我們了解的一個進入維保市場的電梯生產廠商來說,2015年其中國分公司生產電梯7萬臺,年收入額達32億美元,目前維保量為1萬臺,使用電梯物聯網后,企業的維保成本每年會節約488萬美元,相關的增值業務收入會達到26萬美元。 我們可以看到電梯物聯網對于電梯廠商具有很大吸引力,是他們進行經營轉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
相關新聞
歡迎來電洽談咨詢